Skip to content

医生回忆录

第三章

發生這次所謂「反黨小集團」事件時,我受到很大的震動。我完全明白了,在工作中,只能絕對服從,不能絲毫違背「上級」的意旨,如不謹慎而觸犯「上級」的個人意志、威望、都會被無情的「整」,也就是被鎮壓。採取的方式,是「群眾的」制裁辦法。群眾呢,他們是被指定參加這行動,甚至他們在會上的發言,都是早經排好的。

這點對於自由知識分子的心靈,所造成的痛苦是難以比擬的,在「為人民服務」、「一切服從黨的需要」的鋼鐵紀律下,保全自己的唯一途徑,是俯首貼耳,唯命是從。在一片頌揚聲中,所有的生機都被斫喪了。違背良心的言論,違背良心的行動,成了準則。而更糟的是,唯有這種辦法,才能保住自己的位置,進而一步步爬上去。

第六章

毛後來也對這些節慶意興闌珊。不過每年過五一及十一這兩個節日,他都很緊張。一是頭天總想早睡,偏偏睡不著,大會的時間不能更改,往往不睡,或睡的很少上天安門。雖然如此,群眾的崇拜傾倒總能令他精神大振,得以撐完全場。問題是他典禮後又常常感冒。感冒有時演變成支氣管炎,好幾個禮拜都不舒服。年事更高後,支氣管炎更易導致肺炎。此外,他也討厭打扮整齊和這些繁文縟節。

他之辭去國家主席,所謂退居二線,實際上,是將這些他稱之為「表面文章」的禮數,推給別人去周旋。六十年代以後,在文化大革命以前,他決定,為了節省人力物力,此後逢五逢十才在天安門慶祝國慶。這說得似乎很中聽,但骨子裡是怕麻煩,怕感冒。到了文化大革命,他的勁頭反而來了,為了打倒政敵,鞏固手中的權力,一躍而起,到天安門八次接見並鼓勵紅衛兵「造反」。這些花費比平常的國慶和勞動節慶典要大得多。毛在權力鬥爭中,從無顧及花費的問題。

第十六章

毛「退居二線」所持的理由是他的健康,以及他不想為瑣碎小事分心,只專心重要大事。其實真正的原因不僅如此。

毛的健康確實是原因之一。每年過五一及十一這兩個節日,心情都很緊張。想睡偏偏睡不著,往往徹夜未睡便上天安門。二來慶典後,毛受風寒,很容易感冒,一拖久就變成支氣管炎。所以上天安門成為毛的精神負擔。

毛厭惡繁文縟節是另一個原因。在他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時,平日科頭跣足的毛,必須按時穿戴整齊出席外交活動以及送往迎來,在在使他厭煩。 但我後來才瞭解到毛的所謂「退居二線」,是種政治手腕,以此來考驗其他領導人的忠誠度──特別是劉少奇和鄧小平──當時毛已對他倆起了戒心。赫魯雪夫的反史達林秘密報告,中國領導人最初對赫的支持聲態,而後叫響「集體領導」的口號,批評毛的「反冒進」言論等等,都使毛憤懣不安。他並非真的想放鬆他手中的權力──實際上他是將這些他稱之為「表面文章」的,推給別人去周旋,這樣他可以全心全意投入改造中國的大業。

第十七章

八大路線(即堅持集體領導、發展經濟、反對個人崇拜、主張實事求是等)從未得到毛的支持。毛往後所有的政治行動──共產黨整風、大躍進、和社會主義教育運動、文化大革命──全是為了推翻「八大」所制定的總路線而做的出擊。直到一九六九年第九次全國大會時(那時劉少奇被開除出黨,並已死亡,鄧小平被撤職)毛的思想成為全國指導綱領,毛的報復才算落幕。

鄧修改的新黨章中,不但刪掉「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一切工作指針」這句話,並為毛設立了榮譽主席的職位──這些都顯示毛的黨主席職位並非終身職,黨領導要他交出權力。

「八大」是毛與劉、鄧兩人關係的轉折點。毛覺得中央領導人是有意排擠他,並且想削減他的權力。

第二十四章

莫斯科之行使毛精神振奮。一九五七年十一月二十日離開莫斯科後,毛已準備發動「大躍進」,增加糧產量。但他當時最大的阻力是中國共產黨。